分辨|精華篇

生活中的觀察與思考,能培養我們對美學、對品質的修養,感受空間與留白的威力,提升我們分辨優劣的能力。

  • 要運用減法思維善用新媒體,適切聚焦,去蕪存菁,必須掌握視覺、情感和印象三者之間的關係:視覺連繫情感,情感建構印象。
  • 要調控好這三者的平衡,分辨能力的鍛鍊至關重要,關鍵在於觀察、思考、嘗試。觀察不應只停留在新媒體上,而應拓展到生活的不同層面。
  • 生活中的觀察與思考,能培養我們對美學、對品質的修養,感受空間與留白的威力,提升我們分辨優劣的能力。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註:或譯: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 1:9-10)

閱讀〈分辨〉全文:http://netfish.cc/2015/04/02/tell-the-difference/

可能|精華篇

有不少時候,可能與否並非受制於技術或資源,反而是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創意和想像力。

  • 有不少時候,可能與否並非受制於技術或資源,反而是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創意和想像力。
  • 台灣陳穎青先生《老貓學出版》的出版實驗有幾個很值得思考的地方:
    1. 運用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平台,可嘗試不同的資訊發佈和授權模式;
    2. 在付費和免費之間,可以有其他可能性;及
    3. 透過調節版權管理模式大幅度提升影響力。
  • 發掘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這些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平台作適當搭配,設計出更靈活合適的服務選項。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

閱讀〈可能〉全文:http://netfish.cc/2014/10/24/possibilities/

實驗|精華篇

沒有理論的實踐容易妄動、沒有實踐的理論流於空談。建基於理論的實踐就是實驗,科學精神就是在不斷實驗的歷程中完善理論。

  • 沒有理論的實踐容易妄動、沒有實踐的理論流於空談。建基於理論的實踐就是實驗,科學精神就是在不斷實驗的歷程中完善理論。
  • 台灣傅瑞德先生《一個人的出版史》的出版實驗不單是一次從文章到電子書再到實體書的實驗,最有趣的地方是透過這種混合模式(即數碼出版加實體出版)讓這些原來沒有計劃成書的內容傳播到世界不同的角落,發揮影響力。
  • 只要我們肯放下固有思維,思考清楚如何配合機構異象為受眾創造價值,透過實驗核實想法、完善理論、調整心態、培訓同工,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就能為我們帶來無限廣闊的創新空間。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而是竭力追求,或許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著的。‬ 」(腓立比書 3:12)

閱讀〈實驗〉全文:http://netfish.cc/2014/10/17/experiment/

鼓舞|精華篇

  • 鼓舞的威力不容忽視。
  • 社交網絡延伸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亦在日常生活接觸以外,為我們提供更多樣化的溝通方式,帶來更多關顧與鼓勵的機會。
  • 方便易用的「讚好」功能令我們能簡便地表達正面的關心,促進人際關係的良性互動。
  • 社交網絡絕不能代替團契生活,但卻令弟兄姊妹的關係得到鞏固、深化、延伸。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四章8節)

閱讀〈鼓舞〉全文:http://netfish.cc/2010/09/30/encouragement/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