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精華篇

  • 我們的生命點滴更往往成為造就他人或是絆倒他人的關鍵,而福音使命與異象的傳承,更是要靠長期而貫徹的生命點滴累積而成。
  • 社交媒體及流動平台令人與人之間能有更緊密的非同步溝通,正正舒緩同步溝通時間不足的問題,而且令彼此的接觸與交流變得多樣化,達到鞏固關係、深化溝通、延伸牧養三重效果。
  • 生命點滴雖小,持之以恆,貫徹始終,也能成為別人生命的重要祝福。新媒體和流動平台的出現,為生命點滴的累積和異象的傳承,提供極有用的工具。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閱讀〈點滴〉全文:http://netfish.cc/2011/10/22/connecting-the-dots/

連繫|精華篇

  • 萬維網的超連結系統為建立連繫奠下堅實的基礎,但我們有否善用這個基礎推動福音與牧養工作呢?
  • 資訊發佈者如能在福音與牧養資訊中附以合適準確的連結,就更能鞏固、深化與延伸讀者理解。多做一小步,就能為讀者提供極大的方便。你情願讀者多花一分鐘閱讀和思考,還是用那一分鐘作搜尋呢?
  • 萬維網從連結到連繫,讓我們深化與延伸福音與牧養資訊的傳播,亦提供作見證的新平台。可在應用層面加以探索,作出小改變就能帶來大改善。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閱讀〈連繫〉全文:http://netfish.cc/2011/09/30/link/

糟蹋|精華篇

  • 教會及福音機構每年都生產大量福音及牧養資訊。
  • 缺乏搜尋配套、行使版權缺乏彈性,皆窒礙流通,令有用資訊被湮沒,有需要的人卻難覓合適資訊。
  • 版權持有人應對新問題,要引入新思維:讀者可以成為極佳的合作伙伴、靈活地行使版權並適當地賦權予讀者能達致雙贏、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 新科技為活化資源提供新工具,但要留意四項重要原則:可使用、可搜尋、可自訂、可分享。

「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約翰福音六章12節)

閱讀〈糟蹋〉全文:http://netfish.cc/2011/03/11/waste/

探索|精華篇

  • 探索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恩賜,只要有合適的工具和機會,就可發揮探索潛能。科技帶來的機遇在於我們如何恰當運用,帶來改變。
  • 科技發展令我們的溝通模式無論在頻率、深度、廣度以至速度都出現轉變。
  • 我們有否善用恩賜,鼓起勇氣突破固有框架,積極探索當中為傳揚福音和牧養信徒所帶來的契機呢?

「遵守他的法度、一心尋求他的,這人便為有福。」(詩篇一一九篇2節)

閱讀〈探索〉全文:http://netfish.cc/2010/12/31/exploration/

禾場|精華篇

  • 社交網絡世界,與當日的九龍城寨有幾個共通點:
    第一,很多人並不了解實際情況,只是指指點點;
    第二,媒體的報導往往偏向於負面訊息;
    第三,對福音與牧養的需要極大。
  • 如果不像潘靈卓般走入禾場當中,與有需要的人同行,我們永遠不會明白箇中情況和需要!
  • 對於不少人來說,社交網絡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難道我們可以對這一片嶄新的禾場視而不見嗎?

「(耶穌)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約翰福音十三章15節)

閱讀〈禾場〉全文:http://netfish.cc/2010/11/12/field/

留神|精華篇

  • 面對多姿多采的社交網絡資訊,我們可能會害怕它令我們花盡心神,忽略真正要「留神」的讀經、祈禱、靈修。
  • 只要運用恰當,社交網絡能成為讓信徒留神牧養資訊,親近神的一個有力觸發點。
  • 就像哈佛教授們的「選擇性留神」實驗所顯示:留神與否,存乎一心。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

閱讀〈留神〉全文:http://netfish.cc/2010/09/24/attention/

挑戰|精華篇

  • 「一些事以前運作得很好,並不代表將來也能同樣發揮作用。」~路易士.皮武(Lewis Pugh)
  • 社交網絡到底是甚麼呢?我們對社交網絡本質的了解有多少呢?
  • 社交網絡革新了溝通的經驗、速度與效率,讓我們可以鞏固、深化與延伸關係。
  • 面對這場革命,我們需要的正是像路易士的謙卑心態,以免被過往經驗捆綁思維空間。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馬太福音四章19節)

閱讀〈挑戰〉全文:http://netfish.cc/2010/09/17/challeng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