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精華篇

馬丁路德的慎思明辨,配合印刷術的幫助,推動了教會改革運動。身處新媒體年代,我們有否慎思明辨,善用新媒體賦予的便利,作負責任的資訊傳播者呢?

  • 馬丁路德的慎思明辨,配合印刷術的幫助,推動了教會改革運動。身處新媒體年代,我們有否慎思明辨,善用新媒體賦予的便利,作負責任的資訊傳播者呢?
  • 推本溯源是很重要的,一個簡單的Google搜尋、註明材料出處等方法,絕對是你我他都能輕易負擔的!如我們發現我們所傳有誤,更要發佈更正,以正視聽。
  • 如果我們在日常分享資訊時都不做好應盡的責任,我們如何能建立可信度,讓親友相信我們在傳福音時就會有所不同,會認真負責地傳正確可信的福音呢?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10:23)

閱讀〈溯源〉全文: http://netfish.cc/2012/10/26/tracing/

發掘|精華篇

累積的下一步是發掘其潛在的價值,其目標是以不同的表達、形式、配搭等,與受眾的需要接軌。

  • 累積的下一步是發掘其潛在的價值,目標是以不同的表達、形式、配搭等,與受眾的需要接軌。
  • 在製作「基督教新媒體研討」網站過程中,筆者充份體會到只要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親身體驗,細心觀察、思考、改善,就能令本已有用的材料,為受眾提供進一步的增值,並優化其使用體驗。
  • 新舊材料並重,互相配搭,能令教會和福音機構發揮協同效應,善用資源,發揮更大果效。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節)

閱讀〈發掘〉全文:http://netfish.cc/2012/09/14/mining/

累積|精華篇

累積的意義不但在於累積材料,更在於累積經驗、累積果效,讓我們站在過往基礎上,走得更廣、更遠。|漁翁撒網.基督教新媒體運動

  • 筆者以累積材料建立「基督教新媒體研討」網站的經驗,與讀者共同思考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累積福音及牧養材料的意義及善用這些材料的方法,以產生協同效應,發揮更大的果效。
  • 透過「累積材料,建立平台」,能在更廣闊的時間、空間跨度上服事有需要的教會、福音機構和基督徒,亦令讀者們能很容易就把材料分享給其他人。
  • 累積的意義不但在於累積材料,更在於累積經驗、累積果效,讓我們站在過往基礎上,走得更廣、更遠。

「智慧人積存知識;愚妄人的口速致敗壞。」(箴言10:14)

閱讀〈累積〉全文:http://netfish.cc/2012/09/01/accumulation/

值得|精華篇

  • TED經歷從失敗到成功、從只邀請特定人士參與到開放給全世界、從商業營運模式到非牟利營運模式,當中所經歷的鉅大轉變,有兩點很值得我們共同思考。
  • 第一,如果教會及福音機構在資料分享模式上能持開放態度賦權受眾,善用新媒體平台如社交網絡和流動通訊的力量,就可以讓所作的工更廣為流傳。
  • 第二,有不少TED所用的方法,都是透過發揚其核心價值,並適切搭配新媒體平台,引發受眾共鳴,成功把受眾轉化成為推動者。這些方法大多可被套用在教會、福音機構和基督徒傳揚福音和牧養資訊方面。

「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炳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7-8)

閱讀〈值得〉全文:http://netfish.cc/2012/07/28/worthy/

賦權|精華篇

  • OpenCourseWare在網上免費提供大學教材予人閱覽,充分體現運用科技共享資源、促進賦權的精神。
  • 如果教會及福音機構參照這種模式,把福音與牧養材料以簡便方式授權分享,當令整體資源運用更有效。
  • 新媒體的賦權理念讓我們看到制訂賦權模式及令受眾能透過搜尋引擎找到相關資訊兩方面的重要性。
  • 賦權不是單純的分享,其意義在於促進發展、鼓勵參與、強化承擔。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8-20)

閱讀〈賦權〉全文:http://netfish.cc/2012/07/01/empowerment/

異軍|精華篇

  • 新媒體龐大影響力的源頭其實是早已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連繫與互動的力量,新媒體只是為這種力量提供進一步轉化形式、擴大影響的新可能。
  • Pinterest的冒起再一次提醒我們降低門檻,賦權使用者,讓他們加入自己的體會,分享福音工作與牧養資訊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透過賦權為活化福音與牧養資源提供基礎,讓祝福與造就轉化、累積、廣傳。
  • Pinterest的另一個啟迪就是同樣的材料經過不同形式的表達,就可以新的形式展現,接觸新的受眾。

「我要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在谷中開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為水池,使乾地變為湧泉。」(以賽亞書41:18)

閱讀〈異軍〉全文:http://netfish.cc/2012/03/31/new-force/

意義|精華篇

  • 「善用新平台」的意義絕非在於趕潮流、貪新鮮,而在於「堅立信望愛」。
  • 科技的轉變與新平台的湧現,其實質意義在於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供更多不同方式,令關係得到鞏固、深化和延伸,同時亦令我們有新的平台與空間,用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見證神的恩典與大能。
  • 作為基督徒,身處在聖誕的節日氣氛中,我們能否積極「善用新平台」,讓親友了解聖誕節的真正意義,為「堅立信望愛」出一分力呢?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一章14節)

閱讀〈意義〉全文:http://netfish.cc/2011/12/23/meaning/

便捷|精華篇

  • 驟眼看來方便快捷的事物,當我們細心思想,就可能會發現只是以另一種形式付出更大的代價。飲用瓶裝水和使用社交媒體的自動連結及更新功能發佈資訊,都是看來方便,卻在另一方面付出極大代價的事例。
  • 以Tumblr、WordPress及YouTube為例,自動連結及更新到Facebook的貼文,欠缺分享(Share)的按鈕,為進一步分享及傳遞資訊帶來極大限制。把Facebook的貼文自動發放到Twitter,也要留意當中的竅門,否則只會徒勞。
  • 發放與傳遞資訊,如果只求行政運作便捷,忽略對資訊接收者的影響,就會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傳道書八章5節下)

閱讀〈便捷〉全文:http://netfish.cc/2011/12/09/convenience/

精髓|精華篇

  • 社交媒體補足我們的溝通,令彼此生活聯繫更緊密,鞏固、深化、延伸現實中的社交關係。基督徒怎樣才可「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呢?
  • 基本條件—信徒三招
    參與:要親身體驗才能明白其挑戰與機遇。
    慎行:要做個良好網民,並要展示真我。
    靈巧:動人相片、精簡文字、易讀格式。
  • 善用社交媒體分享信仰最重要的關鍵是以真誠的態度貫徹始終地作生命見證。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六章8節)

閱讀〈精髓〉全文:http://netfish.cc/2011/07/22/essence/

橋樑|精華篇

  • 如資訊系統基建中並無內置Tag的元素,又缺乏資源作重整,可以怎樣突破困局呢?
  • 社交書籤服務具備Tag功能的架構,正是令信徒以至教會及福音機構能突破本身系統限制、發揮網上資源潛力的有效工具。
  • 社交書籤服務簡單易用又能在短時間內令現有資訊產生新附加價值,可應用於個人的福音與牧養資源整合、教會/機構的刊物、網站內容以至跨平台的資訊整合。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七章7-8節)

閱讀〈橋樑〉全文:http://netfish.cc/2011/06/30/bridg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