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精華篇

生活中的觀察與思考,能培養我們對美學、對品質的修養,感受空間與留白的威力,提升我們分辨優劣的能力。

  • 要運用減法思維善用新媒體,適切聚焦,去蕪存菁,必須掌握視覺、情感和印象三者之間的關係:視覺連繫情感,情感建構印象。
  • 要調控好這三者的平衡,分辨能力的鍛鍊至關重要,關鍵在於觀察、思考、嘗試。觀察不應只停留在新媒體上,而應拓展到生活的不同層面。
  • 生活中的觀察與思考,能培養我們對美學、對品質的修養,感受空間與留白的威力,提升我們分辨優劣的能力。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註:或譯: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 1:9-10)

閱讀〈分辨〉全文:http://netfish.cc/2015/04/02/tell-the-difference/

加減|精華篇

新媒體平台讓我們可運用其特性加強人性化接觸、加固社群的聯繫、加深融入受眾間,但這些「加」卻要用「減」去達成。

  • 新媒體平台讓我們可運用其特性加強人性化接觸、加固社群的聯繫、加深融入受眾間,但這些「加」卻要用「減」去達成。
  • 加減之間的中心,是既要清楚自己的異象,亦要清楚受眾的需要,在兩者間建立連繫。
  • 新媒體的「宜加」,在於要加心思,看看如何讓受眾能體會訊息與其生命及生活的關聯。
  • 新媒體的「宜減」,在於減除不必要元素、減省過多的包裝、滅少擾人的噪音。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

閱讀〈加減〉全文:http://netfish.cc/2015/03/16/plus-and-minus/

回應|精華篇

有負面回應出現在你的平台上,正正提供一個見證與牧養的好機會。虛懷若谷,靈巧應對,方為上策。

  • 面對多元意見的新媒體時代,分享訊息、表達意見時受到不同形式、態度的挑戰甚至挑釁,實屬平常。
  • 有負面回應出現在你的平台上,正正提供一個見證與牧養的好機會。虛懷若谷,靈巧應對,方為上策。
  • 妥善回應的重要性不但在於持負面意見者,透過身體力行以牧養、教導、鼓勵靜默的旁觀者亦同樣重要。
  • 適切的回應往往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願我們都能把握善用新媒體帶來的牧養機遇和空間,讓負面回應的出現成為祝福與造就的契機。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各書 1:19-20)

閱讀〈回應〉全文:http://netfish.cc/2014/11/14/feedback/

禮儀|精華篇

禮儀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透過表達互相尊重來保護大家的連繫與關係,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意見、立場、想法,但卻應遵從同一樣的聖經教導以禮相待。

  • 禮儀的重要性,不在於其表面的儀式,而是在於其背後所代表的尊重與態度。
  • 新媒體是社交生活的延續,讓我們可以透過更多元多樣的方式鞏固、深化、延伸連繫與關係,克己守禮實在是基督徒作鹽作光不可忽略的環節。
  • 我們是否懂得尊重別人空間、了解禮儀規則、三思而後回應都反映著我們的生命和屬靈素養。
  • 禮儀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透過表達互相尊重來保護大家的連繫與關係,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意見、立場、想法,但卻應遵從同一樣的聖經教導以禮相待。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哥林多前書 10:23-24)

閱讀〈禮儀〉全文:http://netfish.cc/2014/11/07/manner/

責任|精華篇

新媒體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發言權和分享空間,有時候我們的發言影響力不亞於新聞工作者。然而,有時候很容易會容易忽略了自身作為資訊發放者的責任。

  • 新媒體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發言權和分享空間,有時候我們的發言影響力不亞於新聞工作者。然而,有時候很容易會忽略了自身作為資訊發放者的責任。
  • 在新媒體上,錯誤資訊一經發放,極難透過修正功能完全消除影響。
  • 基督徒必須小心核實求證所發放的資訊,以免成為錯誤資訊流傳的幫兇,跌入自毀公信力的陷阱。
  • 我們對真理固然要擇善固執,卻不可失卻對別人的尊重,無須以攻擊對方來證明自己的立場正確。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

閱讀〈責任〉全文:http://netfish.cc/2014/10/31/responsibilities/

保護|精華篇

與其加上諸般限制,倒不如改善流通機制,讓大家都能得到適當授權,方便使用,讓更多人可善用這些寶貴資源,才是真正保護福音與牧養資源的好方法!

  • 要擁抱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帶來的新機遇,必須要有創新與突破固有思維的勇氣。
  • 令福音和牧養訊息廣傳,令有需要者因這些資訊得著祝福與造就,是重中之重。
  • 正因會有人濫用福音和牧養訊息,更應設法讓原裝資訊廣傳,以減低被濫用訊息的影響力。
  • 與其加上諸般限制,倒不如改善流通機制,讓大家都能得到適當授權,方便使用,讓更多人可善用這些寶貴資源,才是真正保護福音與牧養資源的好方法!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節)

閱讀〈保護〉全文: http://netfish.cc/2014/09/26/protection/

關口|精華篇

突破心理關口、調整心態的動力是來自對信仰的堅持、對異象的委身、對使命的承擔、對事奉的熱誠。

  • 要做到「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最難克服的絕非資源限制的關口,而是更難逾越的心理關口。
  • 在探索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帶來的機遇時不要急於求成,要能按部就班調整好心態,才能走更遠的路。
  • 在探索與嘗試的過程中,要明白同工的心態調整與培訓才是重中之重,這正正需要機構承擔風險和放眼長遠未來,不可只著眼於眼前成果或營運的成本效益。
  • 突破心理關口、調整心態的動力是來自對信仰的堅持、對異象的委身、對使命的承擔、對事奉的熱誠。

「我藉著你衝入敵軍、藉著我的神跳過牆垣。」(詩篇18章29節)

閱讀〈關口〉全文: http://netfish.cc/2014/09/19/barrier/

歸真|精華篇

紥實的內容可補媒體表達的不足,豐富的媒體卻不能彌補空洞無物的內容。

  • 新媒體給予我們把福音真理分享廣傳的平台,但我們在使用時,有否帶著同一份純樸而誠摯的心呢?
  • 誠摯的分享無論以何種形式,都能撼動心靈,不在其華麗,在於其誠摯。只有從心出發,才能觸動心靈。
  • 善用影音媒體的特質,能令好的內容得到更好的傳達,但卻要主次分明,避免本末倒置。
  • 紥實的內容可補媒體表達的不足,豐富的媒體卻不能彌補空洞無物的內容。

「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 2:15)

閱讀〈歸真〉全文: http://netfish.cc/2013/03/01/purity/

活用|精華篇

在新媒體世界中,要活用素材,於平凡中展示不平凡,創意、貼心、堅持,一項都不能少。

  • 在新媒體世界中,要活用素材,於平凡中展示不平凡,創意、貼心、堅持,一項都不能少。
  • 只要運用得宜、適時適切,即使是簡單的文字材料,都能產生絕不一樣的效果,就像金庸筆下的黃蓉能活用白菜豆腐烹調出極品佳餚一樣。
  • 從黃蓉的烹飪技巧到著名的「齒輪」廣告,都展示出活用素材的重要竅門:1. 創意:多方思考,突破固有思維;2. 貼心:要從受眾角度出發;3. 堅持:要對質量有所堅持。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

閱讀〈活用〉全文: http://netfish.cc/2012/11/24/enliven/

溯源|精華篇

馬丁路德的慎思明辨,配合印刷術的幫助,推動了教會改革運動。身處新媒體年代,我們有否慎思明辨,善用新媒體賦予的便利,作負責任的資訊傳播者呢?

  • 馬丁路德的慎思明辨,配合印刷術的幫助,推動了教會改革運動。身處新媒體年代,我們有否慎思明辨,善用新媒體賦予的便利,作負責任的資訊傳播者呢?
  • 推本溯源是很重要的,一個簡單的Google搜尋、註明材料出處等方法,絕對是你我他都能輕易負擔的!如我們發現我們所傳有誤,更要發佈更正,以正視聽。
  • 如果我們在日常分享資訊時都不做好應盡的責任,我們如何能建立可信度,讓親友相信我們在傳福音時就會有所不同,會認真負責地傳正確可信的福音呢?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10:23)

閱讀〈溯源〉全文: http://netfish.cc/2012/10/26/tracing/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