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精華篇

活用衍生原則:核心貫徹一致、定位清晰適切、彰顯獨特個性,可讓福音與牧養材料發揮不一樣的果效。

  • 面對多元的世界,以單一的形式發佈資訊已不能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 活用衍生原則:核心貫徹一致、定位清晰適切、彰顯獨特個性,可讓福音與牧養材料發揮不一樣的果效。
  • 衍生的關鍵在於不同元素間的配搭和協同效應,包括要克服營運上的挑戰及平台間的協作問題,以期最終能以可持續的方式凝聚受眾群體。
  • 資源緊絀,更要活用衍生形式,讓資源得到更有果效的運用,應付多元需要,亦為持久營運建立基礎。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節)

閱讀〈衍生〉全文: http://netfish.cc/2013/11/15/derivative/

匠心|精華篇

  • 要做到「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最重要的不是投放多少資源,而是在於匠心的運用。
  • 要培養匠心,最重要是親身參與。只要突破心理門檻,踏出第一步,就能從實際參與中累積經驗。同樣的內容,不同的取捨剪裁,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 面對新媒體和新平台的挑戰與機遇,教會及福音機構要先從異象出發,判斷新媒體與新平台是否適合的工具,並在眾多工具中作合宜的選擇;再要按自身條件,考慮團隊的建立與配搭。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命記六章5節)

閱讀〈匠心〉全文:http://netfish.cc/2012/02/24/ingenuity/

整合|精華篇

  • 應用新媒體和新平台推動福音和牧養工作,如沒考慮清楚其適切性,「只求百花齊放,不理是否恰當」,就會失其根本。
  • 筆者一直努力把在專欄中談及的概念及想法,運用到整個「漁翁撒網.基督教新媒體運動」中,進行驗證、實踐與探索,體會到整合多元化工具極其重要。
  • 要抓緊異象根本,再把新工具適切地加以整合,透過環環緊扣的方式,運用不同平台及資料的特性,配合受眾需要,用原有素材,以簡單方法,創造新價值。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四章15-16節)

閱讀〈整合〉全文:http://netfish.cc/2012/01/20/integration/

意義|精華篇

  • 「善用新平台」的意義絕非在於趕潮流、貪新鮮,而在於「堅立信望愛」。
  • 科技的轉變與新平台的湧現,其實質意義在於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供更多不同方式,令關係得到鞏固、深化和延伸,同時亦令我們有新的平台與空間,用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見證神的恩典與大能。
  • 作為基督徒,身處在聖誕的節日氣氛中,我們能否積極「善用新平台」,讓親友了解聖誕節的真正意義,為「堅立信望愛」出一分力呢?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一章14節)

閱讀〈意義〉全文:http://netfish.cc/2011/12/23/meaning/

延續|精華篇

  • 教會及福音機構製作的福音與牧養材料,其生命週期大多短得可憐。到底我們如何可以透過自訂福音及牧養材料,延續其生命及果效呢?
  • 在透過新媒體和流動平台發放福音與牧養材料時,要周詳考慮原材料和媒體的特性,並予以適當的「重新設計」,才可讓材料的生命得以延續,像蒲公英種子般飄送到不同地方,繼續「結果不止」。
  • 分享三個實例闡明其中關鍵:漁翁撒網、施達扶貧體驗團及基督教金書奬。

「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耶利米書十七章8節)

閱讀〈延續〉全文:http://netfish.cc/2011/11/25/continuation/

優化|精華篇

  • 蜜蜂透過六角形蜂巢設計優化蜂蠟資源的運用,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又可如何優化資源運用呢?
  • 為資訊作搜尋引擎優化,提升事工果效;優化同工心態,積極把握新機遇,讓新媒體與新平台與現有資訊及事工融合,產生最大協同效應;善用新工具配合受眾生活轉變,鞏固、深化及延伸關係。
  • 同工團隊要全民皆兵,同時提升受眾參與,使成為異象傳承者。亦要藉建立共通標準令福音與牧養資訊能彼此協作,讓信徒能有效整合不同資源。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閱讀〈優化〉全文:http://netfish.cc/2011/09/16/optimisation/

導賞|精華篇

  • 科技的許諾不是令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嗎?為何反常令我們疑惑?問題在於科技產品設計者加入更多功能卻沒有優化用戶界面,令我們被迫改變自己以遷就新科技。
  • 導賞式電腦應用有效降低入門障礙,令本被數碼鴻溝阻隔的使用者能輕易接觸大量資訊。
  • 福音及牧養資訊發佈者不能只求自我感覺良好,卻忽視受眾的真正需要。只有提供恰當的導賞,以切合受眾生活模式發佈資訊,才能令資訊真正可用。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閱讀〈導賞〉全文:http://netfish.cc/2011/05/19/curation/

配搭|精華篇

  • 只有科技,並不足夠。
  • 要對不同媒體和平台有充分了解,才可掌握其協作,發揮協同效應。新媒體和新平台是整體溝通的一部份,因此與原有媒體或平台應要形成互補關係。
  • 面對新媒體和新平台的挑戰,教會和福音機構不應把問題誤解為技術問題,而要注意建立和整合跨越專業範疇的團隊,才可克服挑戰,把握機遇。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八章28節)

閱讀〈配搭〉全文:http://netfish.cc/2011/04/29/complement/

體驗|精華篇

  • 為令資訊成為真正可用,資訊發佈者必須考慮用戶的限制與期望,以最適切的方式及平台發佈資訊。
  • 用戶期望是被他們生活中不同方面的體驗所主導。當他們嘗試過既豐富又便利的使用體驗後,自然會將往後的體驗與之比較,因而令期望出現改變。
  • 很多教會和福音機構在考慮運用新科技和新媒體平台時都是從技術角度出發,而忽略用戶體驗的重要性。結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影響教會及福音機構對新科技和新媒體平台的信心。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閱讀〈體驗〉全文:http://netfish.cc/2011/04/15/experience/

期望|精華篇

  • 對讀者而言,真正可用的資訊必須具親和力:以讀者的需要和期望為先,適切資訊要能透過適合平台,在讀者有需要時,按讀者合用形式服務讀者。
  • 資訊內容當然最重要,但令讀者感到簡單易用、方便快捷卻是合理的期望。
  • 教會、福音機構只用網站形式服務受眾是否能適切地配合受眾生活模式呢?新媒體及新平台令受眾的生活模式和溝通方法都比往豐富,對如何接觸資訊的期望亦出現變化。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閱讀〈期望〉全文:http://netfish.cc/2011/03/24/expectation/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