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精華篇

有不少時候,可能與否並非受制於技術或資源,反而是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創意和想像力。

  • 有不少時候,可能與否並非受制於技術或資源,反而是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創意和想像力。
  • 台灣陳穎青先生《老貓學出版》的出版實驗有幾個很值得思考的地方:
    1. 運用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平台,可嘗試不同的資訊發佈和授權模式;
    2. 在付費和免費之間,可以有其他可能性;及
    3. 透過調節版權管理模式大幅度提升影響力。
  • 發掘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這些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平台作適當搭配,設計出更靈活合適的服務選項。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

閱讀〈可能〉全文:http://netfish.cc/2014/10/24/possibilities/

實驗|精華篇

沒有理論的實踐容易妄動、沒有實踐的理論流於空談。建基於理論的實踐就是實驗,科學精神就是在不斷實驗的歷程中完善理論。

  • 沒有理論的實踐容易妄動、沒有實踐的理論流於空談。建基於理論的實踐就是實驗,科學精神就是在不斷實驗的歷程中完善理論。
  • 台灣傅瑞德先生《一個人的出版史》的出版實驗不單是一次從文章到電子書再到實體書的實驗,最有趣的地方是透過這種混合模式(即數碼出版加實體出版)讓這些原來沒有計劃成書的內容傳播到世界不同的角落,發揮影響力。
  • 只要我們肯放下固有思維,思考清楚如何配合機構異象為受眾創造價值,透過實驗核實想法、完善理論、調整心態、培訓同工,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就能為我們帶來無限廣闊的創新空間。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而是竭力追求,或許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著的。‬ 」(腓立比書 3:12)

閱讀〈實驗〉全文:http://netfish.cc/2014/10/17/experiment/

機制|精華篇

善用機制令基督徒可合法地使用福音資源,亦可加強群體交流,互為補足、彼此連合,更有效運用資源。

  • 在新媒體時代,分享資訊早已成為合理期望。
  • 優化授權方式,靈活行使版權,活化福音與牧養資源的使用,關鍵在於建立或運用現有的授權機制,令版權持有者及使用者都感到簡單、方便、易用,把需求與供給連接起來,讓雙方都能省時省力,各得其所。
  • 無論是自訂簡單的授權條款,或是運用「共享創意」(Creative Commons),都可活化版權,加強流通。
  • 善用機制令基督徒可合法地使用福音資源,亦可加強群體交流,互為補足、彼此連合,更有效運用資源。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 4:16)

閱讀〈機制〉全文:http://netfish.cc/2014/10/03/mechanism/

保護|精華篇

與其加上諸般限制,倒不如改善流通機制,讓大家都能得到適當授權,方便使用,讓更多人可善用這些寶貴資源,才是真正保護福音與牧養資源的好方法!

  • 要擁抱新媒體和數碼出版帶來的新機遇,必須要有創新與突破固有思維的勇氣。
  • 令福音和牧養訊息廣傳,令有需要者因這些資訊得著祝福與造就,是重中之重。
  • 正因會有人濫用福音和牧養訊息,更應設法讓原裝資訊廣傳,以減低被濫用訊息的影響力。
  • 與其加上諸般限制,倒不如改善流通機制,讓大家都能得到適當授權,方便使用,讓更多人可善用這些寶貴資源,才是真正保護福音與牧養資源的好方法!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節)

閱讀〈保護〉全文: http://netfish.cc/2014/09/26/protection/

累積|精華篇

累積的意義不但在於累積材料,更在於累積經驗、累積果效,讓我們站在過往基礎上,走得更廣、更遠。|漁翁撒網.基督教新媒體運動

  • 筆者以累積材料建立「基督教新媒體研討」網站的經驗,與讀者共同思考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累積福音及牧養材料的意義及善用這些材料的方法,以產生協同效應,發揮更大的果效。
  • 透過「累積材料,建立平台」,能在更廣闊的時間、空間跨度上服事有需要的教會、福音機構和基督徒,亦令讀者們能很容易就把材料分享給其他人。
  • 累積的意義不但在於累積材料,更在於累積經驗、累積果效,讓我們站在過往基礎上,走得更廣、更遠。

「智慧人積存知識;愚妄人的口速致敗壞。」(箴言10:14)

閱讀〈累積〉全文:http://netfish.cc/2012/09/01/accumulation/

值得|精華篇

  • TED經歷從失敗到成功、從只邀請特定人士參與到開放給全世界、從商業營運模式到非牟利營運模式,當中所經歷的鉅大轉變,有兩點很值得我們共同思考。
  • 第一,如果教會及福音機構在資料分享模式上能持開放態度賦權受眾,善用新媒體平台如社交網絡和流動通訊的力量,就可以讓所作的工更廣為流傳。
  • 第二,有不少TED所用的方法,都是透過發揚其核心價值,並適切搭配新媒體平台,引發受眾共鳴,成功把受眾轉化成為推動者。這些方法大多可被套用在教會、福音機構和基督徒傳揚福音和牧養資訊方面。

「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炳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7-8)

閱讀〈值得〉全文:http://netfish.cc/2012/07/28/worthy/

賦權|精華篇

  • OpenCourseWare在網上免費提供大學教材予人閱覽,充分體現運用科技共享資源、促進賦權的精神。
  • 如果教會及福音機構參照這種模式,把福音與牧養材料以簡便方式授權分享,當令整體資源運用更有效。
  • 新媒體的賦權理念讓我們看到制訂賦權模式及令受眾能透過搜尋引擎找到相關資訊兩方面的重要性。
  • 賦權不是單純的分享,其意義在於促進發展、鼓勵參與、強化承擔。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8-20)

閱讀〈賦權〉全文:http://netfish.cc/2012/07/01/empowerment/

糟蹋|精華篇

  • 教會及福音機構每年都生產大量福音及牧養資訊。
  • 缺乏搜尋配套、行使版權缺乏彈性,皆窒礙流通,令有用資訊被湮沒,有需要的人卻難覓合適資訊。
  • 版權持有人應對新問題,要引入新思維:讀者可以成為極佳的合作伙伴、靈活地行使版權並適當地賦權予讀者能達致雙贏、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 新科技為活化資源提供新工具,但要留意四項重要原則:可使用、可搜尋、可自訂、可分享。

「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約翰福音六章12節)

閱讀〈糟蹋〉全文:http://netfish.cc/2011/03/11/waste/

平衡|精華篇

  • 作為基督徒,我們實在比其他人有更大誘因推動共享文化,讓福音與牧養資訊廣泛流通,傳到地極。
  • 但「共享創意」這類共享模式是否能適用於福音和牧養工作呢?如何在鼓勵用者參與及保障版權之間取得平衡呢?
  • 對於基督徒而言,傳揚福音,牧養信徒,共享是其根本,廣傳是其使命。儘管大家會有不同的體會與方法,但身負的大使命卻應該是一致的。這為取得平衡提供有力的支點。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八章28節)

閱讀〈平衡〉全文:http://netfish.cc/2011/02/18/balance/

共享|精華篇

  • 基督徒與人共享資訊,除內容及意義外,更要留意方法是否正確,否則只會失去見證,得不償失。
  • 共享創意(Creative Commons)正是要打破版權困局,為版權持有人提供簡單便利方式行使版權,讓作品更容易以合法方式廣泛流通,同時亦令使用者能安心合法地使用有關作品。
  • 共享創意不但為基督徒、教會及福音機構提供大量資源及素材,亦引發我們思考把類似方法在應用在福音與牧養工作上的可行性。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廿二章8節)

閱讀〈共享〉全文:http://netfish.cc/2011/02/11/shar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